蒋介石为什么坚持“攘外必先安内”的方针?-j9九游会网址

来源: 发布时间:2021-12-29 浏览次数:1927


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,国民党政府对内对外的基本国策,就是“攘外必先安内”。这一政策的内容,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:

 

第一,“和外剿共”是“安内攘外”政策的基点。九一八事变后,蒋介石认为面临对日本和共产党的“两个战争”,国民党受到“两面夹击”。他说,“外患不足虑,内匪实为心腹之患”。因此,严令“先清内匪,再言抗日”,声称“中央现在以平定内乱为第一”。这是“安内攘外”政策的基本依据。蒋介石明确提出,国民党政府的“第一个责任”是“剿匪来安内”,“第二个责任”是“抗日来攘外”,而“剿共的工作,实是抗日的前提”。

 

第二,“安内攘外”政策中的对日态度,就是“忍辱负重”,“逆来顺受”。蒋介石所采取对日妥协政策的重要原因,是由他们的阶级特性所决定的。在他们看来,落后的中国,无力打败日本,“中国一切不如人”。蒋介石一再表示“不求急功于一时”,不“博一时之虚荣”。他在1934年7月《对庐山军官训练团精神训话》中说:“我们中国没有现代作战的条件,不够和现代国家的军队作战,如果不待时而动,贸然作战,那只有败亡而已,不仅是十天之内,就是三天之内,它就可以把我们中国所有沿海地方都占领起来”。这种民族失败主义的“三日亡国论”,说明蒋介石当时既不想抵抗,也不敢抵抗,以“和外”求苟安,集中力量“剿共”,是他政策的核心。

 

第三,依赖外援,求助于“公理”,是实行“安内攘外”政策的重要手段。蒋介石不想动员国力人力进行抵抗,而是求助国际,依靠美英,即利用帝国主义在华利益的矛盾,阻止日本独占中国。这是历代统治者以夷制夷政策的翻版,是“在夹攻中求生存”的一种侥幸投机心理的反映。

 

第四,以反共求得日本的谅解,维护国民党的统治,是“安内攘外”政策的重要目的。蒋介石曾告诫日本不要相逼太甚,如果“国民党的统治不胜外力压迫而崩溃”,共产党势力就要“抬头”,结果就会在相争中“同归于尽”。蒋介石从共同对付“中国国民党之后”的势力,即共产党势力出发,企图与日本求得妥协。这种妥协的限度,就是承认日本在满蒙的特殊权益,默认日本占领东北。所以表面上要求收复东北,实际上与伪满洲国通车、通邮、设关,变相承认,这就是“安内攘外”政策的妥协限度。但是,说蒋介石就是要投降日本,是不符合实际的,这也是蒋介石的妥协与汪精卫的投降的根本区别。

 

“安内攘外”政策的主要恶果,是助长了日本侵略的深入;打击和破坏了人民的抗日热情和抗日力量;消耗了国力,造成了严重的民族灾难。

网站地图